全班共分四組,每組也有一位臨床心理學碩士實習生為組長,替小組推展討論等。每位組員都是SEN學童的家長,較容易明白彼此的難處。
這天,我們組內一起分享孩子的好行為。
媽咪的分享如下:
前日,阿女在校內已完成所有功課,媽咪喜出望外,這是她極罕有的表現。媽咪大讚了她,也問她怎能做到?小女孩說:我想媽咪讚。
媽咪又豈會吝嗇口頭讚美她的好行為!如果她是渴求讚譽就能做得好,事情就易辦了。
故事未完。
昨天放學功輔班後,她要去上中文讀寫課,回家時間會比較晚了,加上因為中默改了期到今天,媽咪深切期望她昨天能像前天一樣,或者起碼放學前能完成大部分功課,才有機會跟她回家好好準備今天中默。
可惜事與願違,昨天黃昏接她放學時,她告知連一本功課都未完成,而且諸多藉口試圖掩飾和合理化自己的不恰當。媽咪聽罷極度失望和憤怒,血壓應該也暴升了吧,只覺一陣陣暈眩,但亦按住心中的火,畢竟自知不應在外羞辱她,但等補習班下課回到家後,還是呵責了她一場。
我們的組長表示明白亦理解我的失望和憤怒,她說:呢個係我地期望既落差,因為之前佢做得好,所以我地覺得佢可以輕易做得好,但事實唔一定係咁!
說得太對了——我們的孩子,哪會天天都控制自如?!
媽咪就這次事件的最深感受是:要好好調節自己對孩子的期望,不然,只會苦了孩子又苦了自己。
之後,我們嘗試分析孩子哪些時候會容易出現好行為,組員們紛紛表示:口頭讚賞固然令孩子情緒較穩定,但他們能否做得好,或者是否持續地做得好,其實沒跡可尋。
今天的課,我們也探討了如何跟孩子一起(重點是「一起」二字!)制定有效的好行為獎賞計劃,鼓勵他們頻密地出現好行為。晚上吃飯了,媽咪打鐵趁熱,立時體現所學的。
針對女兒吃一餐飯,總得離座多次。。。
媽:媽咪想同你一齊訂下好行為獎勵計劃。
聽到是一起制訂,加上又有獎勵,女兒表現得很有興趣。
媽:我地食飯時要留響自己個位,唔可以隨便離座。。。。
說罷,媽咪立時發現自己違反了一個重要守則——應該要正向鼓勵孩子的好行為,不是禁止!顯然,「唔可以離座」是要禁制不當的行為。
於是媽咪修正了剛才的說話:我地食飯時,patpat要痴住凳仔啊。
女:咁腳呢?腳可唔可以放落地?
看著她天真爛漫的提問,媽咪不虞有詐,說:腳呢,你放得舒服就可以。
這時,女兒雙腳著地,雙手提起了她吃飯用的高椅,拿著它便在客廳中走來走去。她並沒有違反媽咪的規定,因為patpat是一直痴住凳仔的。
媽咪大笑不止,我們的孩子,往往就是不按章法,出人意表。她相當富創造性,而且識走棧!
導師請我們今天回家後,跟孩子一起做做這份好行為獎勵計劃表,下堂分享一下推行時遇到的困難。下次,媽咪一定會告訴她們:咱們孩子如何突破了盲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