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勝萬金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一英鎊

本地不少超市內的手推車,都得投入一英鎊以解鎖使用。當使用完畢,把它推回至門口安放區,便可取回那一鎊。此舉大抵是為了減少手推車被推至散落各處,浪費員工花時間收拾。

三口子購物後,正當準備還車時,見一嬸嬸拿著銀仔,似乎無法投入到投幣孔去,致使她解不開鎖鏈拿車子。剛才我們恰恰遇到同樣情況,得到另一行拿別的車子。想到這裡,便把自己的手推手交給她。一如往常慣例,對方會把自己手上的一鎊作交換。

她向我道謝後,三口子便離開超市。才走了幾步,正當預備把硬幣放入銀包時,才首次看那硬幣一眼,但怎麼它跟往常用開的一鎊完全不同樣?最明顯的是,它並非金銀潤,即和港幣十元硬幣非常相似的的金邊鑲銀色。此外,它的圓周亦相對縮細了。是收到假幣嗎?仔細端詳一下,它像縮細了港幣一元,一邊有士頭婆頭像,另一邊則是龍徽(這條龍相當面善喎!),而它明明鑄上了one pound字樣的,如果說是假幣,它也假得太精細了吧?!但總之它肯定不是我們用開的一鎊。為免蒙受損失,立時再入超市找回那女士,並告訴她這不是一鎊。

只聽到她道歉了幾次,說自己不大清楚,又說樓上停車場她泊好的汽車內有其他一鎊,而我只是請她把車子推到還車處,退回那原本的屬於我的一鎊就是了。

回到家,覺得事情有點稀奇,便上網查看一下。原來,對方手上的是1983年發行的舊幣,但已經停止使用起碼七八年了。至於幣上那面善的龍紋樣式,應該是去年在Cardiff常常見到的威爾斯飛龍徽章上面那條龍吧!

事後都透過這經歷告誡女兒:予人方便固然是善舉,但一牽涉到金錢瓜葛,還是不能粗心大意的,免招損失。見網上有出售那款舊幣,售價當然超過它原本的幣值一些,若不回去更換,原來反倒是賺了,哈哈。
如果一早知道它是個不再流通的舊幣,可能會選擇不去換回自己的一鎊,倒不是價值問題,而是既然未見過又恰巧遇上,當留個紀念也很不錯吧!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假期陪瞓專員

一連兩個多星期的term break,經已展開。

接連三個晚上,女兒都很早洗了澡,要求媽咪晚間陪瞓。她清楚知道,一定要晚上十點前完成所有事,媽咪才會陪她的,而要上學的日子,這孩子是不會爭取媽咪陪瞓的,長假期之下而難得她有這雅興,媽咪樂於奉陪,姑且看她會要求幾多個晚上。又,我們已把從前陪瞓的場地,由她的單人床轉移到客廳的雙人梳化大床上,令彼此都更舒適。

昨晚才九點,有人催促媽咪要盡快洗澡並預備陪瞓了。

她抱怨道:你晚晚都話好眼瞓,同我一齊就即刻叫我瞓,咁瞓覺同我自己瞓有咩分別呀?我係想你陪我傾下偈先嘛。

想不到她會有這抱怨,不過亦欣賞她清楚提出自己的訴求。

記得從前,孩子臨睡前的每個夜晚,媽咪主要就是伴讀。如今嘛,她最想分享的原來是她與好友們的生活點滴。陪瞓儀式上的轉變,見證著我們孩子一天一天長大,然後終有一天,她不會再要求媽咪陪瞓了,所以,心底還是很珍惜自己的被需要。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地深論

多番提醒女兒,說話要輕聲一點、在家中亦請盡量保持安靜,因為她實在太嘈了,發出的各種聲響令人神經緊張。

但,世事哪有這這麼容易解決,而她又哪會這般有耳性呢!

媽:如果有得揀,真係唔生你出嚟,一日激我咁多次。

女:可惜你冇得揀嘛。

爹:簡直係生嚿石頭出黎砸自己隻腳。

女:生嚿石頭出黎,都只會砸自己隻腳一次,因為有地深吸力。

媽咪大笑:係囉,你都知你一日激我幾十次!

這孩子的幽默感,隨著她的年紀而進化著。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兩代同學飯聚

 兩代的舊同學,今天又碰面,上次彷彿是一年前了,畢竟彼此居於三小時車程的距離之遙,要相約見面,天時地利與人和都不可或缺,今次便找了個中間點,互相開車一個多小時來吃一頓午餐。

印象中,女兒跟S於小學有兩年同班。看著孩子成長,最容易感受到時間流逝:眼底下的S,已經婷婷玉立,但心底仍記得她初小時的可愛模樣。

不過,今次見面時,兩位少女幾乎沒任何共通話題,互相打了招呼便算,應該主要都是應酬我們這些大人才做做而已。少年人在不同社交圈子中生活,倒亦理解她們沒太多共同話題,而且畢竟二人都不是很主動的那種孩子。

反觀爹哋跟兩位中學老同學,彼此說說近況,時間便在不知不覺間流逝了。

飯後不久,有人便央著要喝這杯月巴火暴白勺女乃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醫療體驗

連續兩天,夫婦倆接受了本地醫療系統的不同服務。

早前收到信件,邀請我昨天早上去作乳房X光檢查。在香港這是自費項目,如今只要到達特定年齡,在醫療體系內是費用全免的。

比約定時間提早了幾分鐘到,醫護人員先跟我核對身份,再問我曾否做過相關檢查?已經有兩三次經驗的我,便告知大約四年前做檢查後被醫院要求回去複檢,也特意提到當時院方認為可能出現問題的位置,以便她們今次提高注意。當年複檢後,院方告知一切正常。

滿以為在前台核對資料之後,會像香港一樣等分流那些,到時要向相關人員複述自己過去的狀況等。但原來沒必要了,因為替我檢查的是剛才同一位醫護。她的手勢閑熟且輕柔,跟以往在香港接受檢查時的體驗非常不同,而且整次檢查效率很高,由進入診所到離去,只十幾分鐘!

十幾分鐘喎!!從前在香港做同樣檢查,全程等候兩三小時是等閒。

至於爹哋嘛,牙科醫生早前轉介他到本區醫院去,為他倒生的智慧齒作進一步諮詢。去年的平安夜早上,他在醫院內照了x 光片,亦見了醫院的主診醫生。醫生認為他得照一次CT,以確認血管位罝。由於本院並無相關設施,她指前台職員會交代我們下一步如何,便請我們離開診症室。醫生請我們把排板交到詢問處,而我們向職員重覆確認了兩次:另一間醫院會稍後致電來約期照CT。在核對好電話號碼後,我們也就安心離開了。

我們一直沒接過另一間醫院的來電。早前便發電郵給本醫院的主診醫生,而石沉大海是意料中事,便致電給相關部門而終於聯絡得上主診醫生,而她直指我們得主動聯絡另一間醫院約期照CT的。

嗯嗯!

誰是誰非,沒有爭論的價值和意義,總之我們從醫生那兒取得電話號碼並自行致電約好了期,這天早上,便跨區到另外的醫院照CT去。櫃台職員本來指示我們要到樓上去,但知道我們首次到訪後,竟親自領了一段路,真有點受寵若驚,可能她都認為這裡指示不算太清楚吧!不消幾分鐘便見到醫生,而照好CT後,醫生告知得等三週,報告才會轉交到我們醫院主診醫生那邊,所以提醒我們原本約了兩週後返醫院的日期必須延後。

從來怕見牙醫的爹哋,樂得一切押後。

感恩我們家一直算是相當健康,除了女兒「長期病患」而每年要專科覆診外,我們過去沒有太多見醫生的經驗和需要。從女兒覆診到我們這些特定的醫療服務,幾乎每次都體驗到只要準時到達,往往十幾分鐘便可離去,這根本是神速。但當然,服務之間無可避免地偶有沙石(像去年尾女兒的覆診無端被取消,又像今次約CT期的甩漏等),不過大至上還是算滿意的。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睡前儀式

幾乎每晚臨睡前,女兒都要入我們房間內,要求媽咪攬一攬錫一錫,這是一種儀式感吧!
珍惜這親子間的「習慣」,始終不知她哪天不再需要這種安撫。不過,已經很晚了,媽咪的眼睛通常都已半合,而她,仍要求大量強度極高的擁抱,訴說這可以令她更覺安穩。
許多次,還是忍不住告訴她斷不能靠任何人來穩定自己情緒,這些事必須靠自己的,因為我們有生物週期,媽咪終有天會死去。
心底倒亦寄望她別把這使命交到將來的情人手中,畢竟除了血緣關係不會變之外,人際關係存在太多變數。
想著想著,被女兒猛力的踢腿而回過神來,並告知她太用力弄痛我了。
媽:你錫死我喇!我死咗,你就無媽咪錫喇,仲冇人再管你上幾耐網,因為冇人會鎖你WIFI。
(對於她上網的時數,爹哋通常比媽咪寬鬆。)

女:我怕到時你都未開返WIFI咋!
嘿,竟然覺得孩子這句戲言有點涼薄,反正已經很累了,乘勢便趕她離去。
媽:原來上網仲緊要過媽咪,我好傷心啊,你都係返房瞓啦。
她自知失言,也有向我賠不是。只是,還是希望她謹言慎行:
世界很複雜,人家不一定接納她不負責任的言行。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母親節萬歲

本地母親節在三月最後一個星期日,即今天。每年母親節起便進入夏今時間,昨晚臨睡前,我們已急不及待把時鐘撥快了一小時,迎接夏之將至。
雖然,孩子總是口口聲聲說不公平,因為每年三月和五月都會跟我慶祝母親節,但她這次還是認真地製作了小禮物來,係感動既!
午餐由爹哋主理和牛漢堡

晚餐父女倆合作,孩子更特意雕出心形奇異果來

立體花相框上所選的相片,看得出女兒太愛搞怪,哈哈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從戲劇到教養

 一路以來,從不會於短時間內重看某些電影/戲劇等。但,幾天之內,我複看了近日被熱熾討論的劇集:Adolesence。

劇中少男透出天真無邪的容貌,定位於我們女兒相同的年齡層,加上取景於英國小鎮,所以看得尤為投入。記得當看完一次之後,心靈搖晃著極大震撼,但無法消化大量劇情,便透過二刷去理解當中許多細節。

關於本劇,網絡上有鋪天蓋地的討論,在此不贅。反倒是今天跟友人由劇集說起教養孩子的話題,頗令自己深思:

我們年少的時候,不難聽到長輩說自己食鹽多過我們食米,所以我們理應聽他們的教導。畢竟長輩人生閱歷多,他們的話自有其參考性的。

但——

他們的一套,可以任誰都通用嗎?

時代不斷在變,成年人真能時刻趕上時代步伐?

誰都沒有經驗面對新的每天,正如劇中探員即使查過很多案件,但對於新生代的網絡文化,他根本一竅不通。食鹽多過食米,這句話很可怕亦不可理喻!為免腎病,我從不想吸收太多鹽份,也不斷提醒自己,盡量只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向孩子灌輸合適的價值觀,始終我們要為自己的人生負上最大責任。

況且,在大時代之下,我憑甚麼肯定我替孩子作選擇,一定比她自己揀的優勝?所以尊重她便很要緊了。而當然,她做功課/考試/溫習這些課題,無可避免地依然存在著黑白天鵝的,始終這是她目前要盡的責任。論到使用手機/螢幕這些事情,每天仍在角力。家長要如何把關而不破壞親子關係,極具挑戰性。世界走得很快,如今一代與我們年少時面對的問題太不同了。上一代的父母,只要不讓我們流連街角、待在家中便能確保安全、不會學壞。如今在家中亦不一定安全了,因為網上充斥各種毒物,這也是劇中帶出其中一個重要訊息。事實上,每個孩子的成長,家庭、學校、社會,根本就是環環相扣,所以,作為家長,自覺倒亦不必太自以為是,尤其是面對著學習能力己比自己強,而接觸新事物比自己更多又快的年輕人。

在第二次刷劇時,我把重心放在許多細節上,亦更投入於為人父母的角色中。記得那爸爸末後一句對白是:

I should have done better.

女兒幾多歲,我便顧上了媽媽這個身分幾多年。經驗從來都是靠累積的,回看從前,教養的方向,多少也會覺得有點美中不足,又必然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得更好、更稱職的。但人生無法推倒重來,追悔無助目前一切,倒不如一起開創更好的未來。

女兒偶爾會問:如果可以選擇,你會不會要我?還是想要換成另一個孩子?

雖然有時會戲言不想要既嘈又麻煩的她,但她清楚知道,無論再幾多次我都只想要她,都會以我最多的愛去澆灌這棵小樹苗,而心底只寄望她要學懂分辨是非,然後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了。

謝謝她挑選了我們這家。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本年度家長網會

我們孩子近來每早賴床不起的情況明顯地改善了,或者爹娘真的對她要求不高:當人家孩子早就沒起床上學的困難時,我們仍為這巨嬰的進步而深感欣慰。我們深信:她自有其個人時間表及步伐的。不過她偶爾仍不穩定,這幾天便稍有點退塘:昨天爹哋發了好心叫她起來。今天嘛,壞媽媽一心想看她會否因遲到而留堂了。哈哈~

才吃完早餐便悠閒地走到樓上,打算拿衣服去洗。可能因腳步產生了些微震動及聲響,有人驚醒了過來。其時才8:08am,噢,真有點可惜,她這天不會遲到了。

有人發了點怨言:你點解唔叫我啊?

我沒好氣拋下一句:不是一直強調準時上學是你自己的責任嗎?

大抵自知理虧,加上時間緊迫,孩子也不爭論了。三分鐘後,有人已準備好出門口。

今天放學後是本年級的家長會,早放半小時,所以很快又會再見到女兒了。事前登記了和各科老師網上會面五分鐘,不過既已參加過兩年,大約都估計到老師們會說甚麼,只是仍強迫自己去參加一下當作支持學校及女兒。

又果然,日光下無新事,幾乎沒甚麼新的得著。

一直不覺得貼上任何標籤對事情有幫助,不過統計數字顯示我們孩子的族群,普遍比同齡孩子的腦部發展慢了30%。數字不會騙人,以這標準看,她的表現,大。至。上。應。該。算是符合她的腦力和能力了吧?!(還得強調:始終我不懂計算太複雜的數學,哈哈!) 

不過,我們孩子還是有其個人之處,可以「跑贏大市」的。她最感興趣的DT科,老師表示最近一次評估中,孩子獲得極出眾的表現,而我亦欣然告知女兒對本科充滿熱忱,親眼見到她很投入地溫習本科內容,自主而自覺,這是我從沒在其他任何科目中見過的,而心底亦盼望她在本科中建立出更多自信。

DT老師固然對她有高度評價,亦說了全天各科之中最令我深刻的話,大意是她常常提醒孩子們不要害怕犯錯,因為犯錯往往是有益的,更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尤其DT這科,有許多材質可作不同試驗,現階段學習裡,孩子們好應該作多方面嘗試。

嗯嗯!

害怕犯錯是人之常情吧,但希望我們的巨嬰能好好體會老師這句話。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話劇之夜

話說上星期四下午收到英文科主任電郵,指學校於今晚獲機構贊助180張免費話劇門票。除十一年級學生有優先參加權外,其餘門票則開放給各級學生抽簽。

有興趣的學生需於本星期一(昨天)之前登入網站報名,除要申報病歷、藥物、活動後回家安排等一連串yes /no question外,她們最後更要以三十字概述想參加的原因,不過都很簡單,應該五分鐘內可完成。問女兒可想參加?她表示有興趣的,但還是臨截止前不到一小時才施施然報名。反正是課外活動,加上又話要抽簽,也不替她著急。

有說本地各方面效率低,嗯,按個別事情有不同情況吧!昨天零時前才截止報名,同日早上便收到學校電郵確認女兒有份參加,但必須於放學前繳交來回學校的包車費用,否則當棄權論。繳費期就只得幾小時,但理解學校行政時間緊迫。回看由開放報名到活動完結亦只是幾天內的事,這種效率,根本是神速。

心底覺得今次活動的反應應該不算太踴躍,因為五個港女全都有份參加。是大部分學生都對莎士比亞的劇目不感興趣嗎?有其他事務而無暇參加?家長覺得付17鎊車資往返倫敦市及學校有點太高?還是好些家長還未及查看電郵,活動便已截止報名?嘿,不得而知了。

除了欣賞學校今次行政程序神速外,亦切實感受到科技為我們作為家長帶來的便利。學校通告本估算學生於大約晚上九點半回到學校,結果遲了幾乎一小時。由於女兒手機安裝了實時追蹤程式,我們亦預設了通知,當她離開了會場我們便收到訊息提示,而其時已過了九點。以駕駛程式運算交通狀況及地域距離後,最快的車程都起碼要四十五分鐘,所以非常肯定她們無法於九點半到達學校。

其時爹娘開著程式,觀看孩子的圖像緩緩地遊走於地圖上,才慢慢決定幾時出發,反正晚上開車到校不需五分鐘。當預備要出門口時亦正好收到孩子發來訊息,說她們將於二十分鐘後到達,估計這是老師著她們向家長交帶吧!

預早到達固然是家長應有的責任,當車子駛到校舍外一帶,見道路已被其他家長的車子擠得水泄不通。如果沒有善用現代科技,大抵我們亦只可以比預定時間更早到達現場,於寒夜裡呆等良久了。

題外話:是次出席的學生可穿便服,當解散時仍身穿校服的學生相當罕見的。能夠自由選擇之下,不想繼續穿校服很合理吧。惟女兒這天要帶PE用品,因嫌麻煩而不想再帶備便服。我主動提議放學後可拿替換衣服過來,反正本來就要安排帶飯團、沙律及飲用水給她今晚享用,亦先把她的書包及PE用品拿回家去。但孩子還是拒絕了,說喜歡校褸設有許多衣袋給她放置各種小東西,這當然也就尊重她了。眼見其他四個港女都換了便服,倒亦欣賞我們孩子沒人云亦云,反而更按自己的實際需要而作出選擇。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內向的C

留學生C本週來我們家住三天。

她媽媽過去幾次都向我提出,由於學校的蔬菜水果種類太少,所以想給她孩子這幾天吃更多類型的。心底會把待在我們家的C視為自家子侄般照顧,所以單單是水果,這幾天我們家中除了有她喜愛的提子和士多啤梨外,也有奇異果、芒果、香蕉、車厘茄,而最基本的蘋果與橙都不缺,每餐的蔬菜亦起碼有四、五款互相配搭。

除了吃餐外,C大部分時間都只留在房間內,她有說過要做功課和溫習這些。自問亦不是愛頻繁社交的人,倒算能設身處地想到她的感受,所以大部分時間都不打擾她,好讓她更感自在,當有甚麼事情往往都是等到圍攏在一起用餐時,順便向她說的。

記得她提過她的同房是本地人,逢週未都回家去,於是房中便只剩她一個。之前提議她可試試請同房於週末時帶她外出遊玩一下,但她直說不會這樣做,這當然是意料之內的。問她可有和其他宿生趁假期一起到校外逛逛或買補給這些?她說都不會, 因為會很累。那麼,她的寄宿生活豈不只是主要待在房中?!

女兒說,這世代的孩子,只要有手機可上網就不會悶了。以往她一直沒跟C有太多互動,因為她說過C不大理啋她,而且女兒說以她跟非常內向者相處的經驗來說,減少跟對方接觸和對話,往往會令對方更感舒適,我某程度是同意孩子的觀點,但心底還是希望這世侄女可以「健康」一點,於是也會趁她留宿時邀請她外出走走,也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上次來時,我們帶她去了中超,今次見天氣稍暖便帶她去行公園。當她看見河邊垂柳與正盛開的櫻花樹時,都有打幾張卡,不是證明她對這周遭事物也有點興趣嗎?

一如以往,問C想去哪裡、想吃甚麼,基本上甚麼都答沒所謂也沒意見,反倒是風很大,很難逛公園太久,順道便一起去超市買點零食再回家。超市門口擺放著新鮮麵包的櫃子,才入內,女兒已大嚷著說要買,便請兩位少女自行挑選,結果C選了跟女兒同款的包點。當女兒說要選薯片時,我便帶C去揀雪糕。問她想吃甚麼口味?也是答沒所謂,更謂不如讓我們女兒選就是了。如果她真的甚麼都沒所謂,都給人家挑選可能樂得更更輕鬆自在,不過,有時候還是希望她可以提出意見,但也不想強人所難,畢竟我們可能是她心目中不是非常陌生的陌生人而已。

每個Exeat weekend,學校宿舍要到星期日晚七點才開門。前跟她媽媽溝通好,我們每次只需到家外的火車站接送。之前有兩次都碰上打風,她是搭Uber離去的,半小時內便到。但一般情況下她離開我們家時,會先乘十幾分鐘火車再步行二三十分鐘回校去的。今次她臨離開我們家一兩小時前,我們才留意到火車因工程而停駛,火車公司提有供替代巴士的。自覺乘坐替代巴士並不是個好選擇,因為比原本火車車程長了起碼半小時,這就跟要轉乘兩次巴士才到的時間比較相近了,但搭替代巴士依然是付火車費,比普通巴士貴了不只兩倍。不過,為免她轉巴士期間落錯車而節外生枝,不如乘替代巴士點到點,所以也沒向她媽媽提出了。由於我們都沒搭替代巴士的經驗,也只能夠跟著網上資料尋找巴士停車位置。找車子全程十來分鐘,只見她默默的跟在我背後,似乎不曾打算看看地圖一起試著去找。這種感覺相當熟悉:我們家的孩子不也是飯來張口嗎?所不同的是,人家的女兒會靜默跟隨,而我們家的孩子卻往往伴隨著呱呱叫嚷。

作為一個以往被家人照顧妥貼的C,如今過著主要靠自己的寄宿生活,一點不容易,尤其是遇到任何突發事情時,所以心底仍是覺得她很了不起,而她大我們女兒不到兩年而已。

希望能見證她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成為一個更成熟更強大的小大人!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塗香水的女孩

昨晚,女兒忽然說想看學校今晚舉行的音樂劇演出。

媽咪表示只會替她買票但不打算一起出席,她倒沒所謂,因為有烏克蘭小美女I陪伴。全劇大約一個半而只管當保母車接送,是住得近的優勢。

是日放學後,有人難得一早換好便服再等夠鐘出發。其時,發現她竟然也噴了媽咪最心愛的那款香水。記得上次I來我們家後,女兒說過I很愛這款味道。

本地的孩子,不少於十幾歲便慣性使用香水,看來本家少女已經很接受這種穿戴(wear)香水文化,而且懂得於課堂以外的時間走棧:聽她說過於上學期間是不允許的,不過有不少同學依然會照用。

少年人嘛,就是愛踩踩鋼線吧!正如本來規定不能化妝上學這些,但孩子說有些人雙眼的睫毛總像黏著兩隻蜘蛛似的上學去,而學校基本上亦不太干涉。至於染髮嘛,學校是說可以染自然髮色系,即金、啡、黑等等沒問題,但粉紅、紫這些則不能。港英學校的文化差異啊!

是清甜的梨子香氣啊~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學校買餐記

上星期四,孩子才留了午餐袋在家,昨天早上,又來了一次!

媽咪心底想著對策,該如何應對她這不負責任的行為。

又,她通常會要求星期二在學校買餐:如果要帶一大袋體育用品再加餐袋,有人覺得物品太多太重,難以應付。她往往會預早一晚提出,媽咪則可賺取這天早上多睡片刻。昨晚,有人已經要求我們替她學校的parent pay戶口增值,否則今天無法購買午餐。不過,一想到有人接連留下我特意早起來煮的午餐,當下故意不應機。

然後,彼此都沒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是日中午,女兒連續炸來十幾個短訊,問可已替她的戶口增值?大抵是有人排隊買餐打手指模後,工作人員告知戶口負了值吧。其時便著孩子稍等幾分鐘,始終登入按鍵亦需時的,但有人告知她要先關機了。校內使用電話,不可能是光明正大的。

如果有人留了飯袋在家而要罰她餓著肚子上課,自覺不太人道。她素來已「骨慘慘」,實在不忍要她挨餓。不過,如果因大意留了餐袋在家,之後添加她購買食物時的不順暢度,應該也不算太過分吧,哈哈~

壞媽媽頗有點心涼,嘿!

2025年3月9日 星期日

趨之若騖的陽光

天晴又回暖,這天能卸下厚重的外套,輕盈地走到鄰近garden centre逛逛,但女兒連半點興趣都沒有,寧可待在家中。不來也好,因為人潮多得有點嚇人。人太多,無法待太久,夫婦二人便離開了。

春天,就是種植的季節吧!

然後,打算到家外的超市買花泥。

點知。。。

原本放花泥的位置——吉了!

都被人搶購一空了?

明明上星期見剛到貨有大量,但當時天冷又下雨,才開季見貨源充足,所以不覺得那時就要先買定。

看來,大夥兒都等待見到太陽。「餓」了太久,所以天氣一放晴,花泥便被爆買了。

早前看了一篇文章,原來英國每年的日照時間,位列全球尾四,比起最多日照區域的時數,少了不只一半。

無怪天氣稍回暖,一眾都要走出來料理農務,去好好吸收維他命D。

是的,這個冬季,自己便深深感受到對陽光的需求。不過,聽說過幾天又來一次倒寒春,溫度又會下降。把這個天氣預報告知女兒,換來她一聲嘆息!

不過,氣溫會日漸回升、日照時間亦會漸漸增長,這是四季交替的定律。

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

克服的心

是日學校Inset day,就是香港的教師發展日之類。對於女兒來說,是放假一天;對於媽咪的重點則是:申請了學校支援小組的十分鐘電話對話。

作為總算負點責任的家長,一如之前每次跟老師聯絡前,都會稍作準備:除了整理近來觀察及聽得孩子談及上學及學習相關的狀況外,也特意去問女兒近日上學時有否遇到甚麼困難等。

學校派的色卡,有助閱讀嗎?

沒有。

是顏色不對還是怎麼了?可以向學校要求轉色的。

總之沒幫助。

如果要求學校提供放大版教材、增加字距;行距呢?

總之不關事啦。問題在於即使老師叫我望住他,我眼有望但完全無聽到對方說甚麼。

是語言上的困難嗎?聽不明英語?

不是語言問題——個個字都聽聽得明,但串連之後便不明所以,就是左耳入右耳出了。

嗯嗯,這應該比較關乎上堂時有否專注的問題。

其實家校兩方,都是希望看看怎樣令孩子更有效學習,否則就只是困住他們在校園內,浪費時間了。問孩子到底有甚麼可以幫助她好好學習?她並沒有具體說得出甚麼,往往都回答不知道。作為家長,明白孩子可能未找到幫助自己的方法,但是,如果只是家長和老師努力,反而孩子沒有上心,一切都會是徒然的。

一如之前幾次,都是那位來自香港的女教師致電來,彼此以家鄉話對談。二人傾談了二十分鐘,自覺相當有益有建設性。老師說,她首先欣賞我們的孩子仍會老實地告訴我,她在學校上課時的魂遊狀況,便推算我們的親子關係不俗,亦請我好好利用這優勢去了解並嘗試協助孩子。老師也說,她有去過女兒的課堂,對比起其他要協助的學生,感覺我們孩子的狀況不算太差,起碼肯定有聽得明課堂內容。

意思是:她不是最糟糕的。

這背後的意思,有為我作為家長而帶來安慰嗎?也不見得,總之做好對孩子的期望管理便是。但覺得她的學習動機低落,有時,也懷疑她會以自己無法專心作為托詞而放任著。

然後,便向老師請教一些令孩子上課期間察覺到自己不專心時的實則對策。方法不一定有效,但何妨試著。

收線後,便找女兒好好傾談一下。在提出作為家長對她的期望之餘,更希望她對自己有點要求。

一如以往,和她對談要快、狠、準,一定要短時間內說出重點。然後,還是很快發現她目光失焦,便伸手作勢要打她幾下。

孩子大笑,說,你梗係用你本簿打我啦,點會用手啊?!

媽咪回她一句,笑著說:打在兒身,痛在娘身、心嘛!

孩子答道:我中文唔好,唔知你講乜。但你用手打我、你physically同mentally都痛,而我只係哈哈大笑,有咩用?!

這孩子,是來討債的,嗯嗯。

話題說到最後,便請她努力學習去專心一點,如她對自己亦有這個要求和期望去克服的話。

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五蚊半

吃早餐時,爹哋提起他與女兒都愛吃的即食烏冬碗子(就是一份脫水烏冬+一片乾腐皮+一包調味粉),如今在英國有代購,每份大約兩英鎊多,單格比從前在香港時貴了一倍多吧,而且一次得訂十碗的。
媽咪對那片甜膩的腐皮沒任何好感,吃過一次已經投降,但父女倆一直心心念念。口味很個人化,自覺沒有太大意見,但二十餘港元來吃這不見得很有營養或有益的即食碗麵,加上日元近來低水,更覺得在這裡購買很不值,便搭訕道:好貴喎,而家日元咁平!
爹哋同意不值這個價格,說:梗係唔食佢啦。
女兒回應道:而家一百日元(兌港元)大約五蚊半嘛。
首先, 媽咪得讚賞她竟然對兌換外幣有點概念,但還是禁不住大笑,說:我地講五個半,冇人講五蚊半架!
爹哋比較軟性,說:都聽得明既,不過唔會咁講囉。
媽咪再補充道:唔native囉,好似竹昇妹講中文咁。
難得孩子沒有死撐,僅以嘴角輕泛的微笑來回應。
估不到,不到三年間,女兒的母語水平已去到頗有點竹昇的味道。
一家人繼續討論了一下英語對價錢的說法,彼此侃侃而談,平淡但有愛。

不過,生活總是笑中有淚的:女兒上學之後,一如每個早晨,做了好一陣子家務後,赫然見孩子旳午餐袋,孤苦地掛了在大門側儲物室的門前,當下有點沮喪——這是今早比平時再得早起一點,所有材料都新鮮現煮的芝士菠菜肉丸意粉。

唉,甩甩漏漏這孩子!

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

地毯染了色

 一覺醒來,原來女兒半夜傳了訊息來,圖文並茂:

近來每到夜深,孩子都會在自己的房間內做手工,而昨晚她不小心把塑製顏料染到地毯了。腦海出現的首個感受是:畫面頗有點趣味。然後,心底想像其時我們的孩子應該多少有點慌亂。再然後,便想著待會兒吃早餐時,一起討論該如何善後等。其實,一直沒出現過要責備這個選項,反正事情已發生了,而她肯定不是故意的,有甚麼好鬧,責難無助解決問題。

腦海中演練著對談的措辭,所以,相當肯定自己說出口時語氣比較溫和。事情當然可以想得天花亂墜,不過,要互動嘛,一切由不得我。

才開口問孩子打算如何清理?有人便先發制人在發脾氣了。

「我覺得已經清理好晒,而間房係我既,我覺得冇問題!」自我意識高漲又燥動的少年人,說得慷慨激昂,但隨即便見一滴滴豆大的淚珠,從她的臉頰間滑下來。

情緒像傳染病一樣,她的聲浪很大,媽咪的嗓門亦不期然地提升了一些,並告之這肯定未清潔好,但事情因她要上學去便就這樣先擱在一傍。

作為一個成年人,自知仍需好好學習如何有效地溝通以及控制情緒,何況是年少的她!

孩子放學回到家了,不似平時,這天她連一句話都沒跟我說。輾轉之後,有人拿著地毯機並配上最細小的刷頭,在深層清潔那一砣砣的、乾乾硬硬的塑膠料色塊。

大約半小時後吧,地毯上的顏色大部分都退去了。這時我便坐在她身傍,先說起上次我們到南部火車橋底遊玩時,她一行入草地便打了個滑,褲子與鞋立時都沾滿了泥濘,但她絲毫沒減慢步伐,便在濕滑的草地與泥灘裡,三番四次地滑腳。我們見狀,只好不斷提醒她得小心、不要受傷。當時自己心想:反正已沾了泥,沾得多或少都不是重點了(破窗效應嘛!)。見她玩得開懷,也就由她玩吧!
回家後,花了許多力氣替她漂、刷和洗了許久,褲子終於回復了原貌的九成。至於鞋子則留給她自行清理。如果她能接受不清理再繼續穿上外出,我們也沒意見的,但當時她亦選擇很快便清理好運動鞋上的泥濘。

從上次泥巴到今次色膏,心底希望孩子知道:玩的時候固然開心,但如果能小心一點,可以省回事後清潔和收拾的許多功夫。今次若她事先多想一步,能鋪好地面,不也就省回這刷洗地毯的許多時間與體力了嗎?

最後,爹哋再幫忙出手,大家收貨了!

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幻變的早春天氣

早一陣子,下午高見十幾度。

已經許久沒出過我們家的花園,才猛然發現休眠的植物都漸漸回春了。

富士櫻出了第一花苞喇!
超大水仙原來亦正綻開之中
寒冬裡像枯枝一樣的鐵線蓮,已長出好些芽子來

十幾度的氣溫下,某天外出往兩分鐘步程的超市時,加上天氣晴朗、太陽高照,便只穿了一件有帽厚衛衣出去。回想差不多三年前才到埗,氣溫相若但得穿上羽絨外套「抵禦寒冷」。

正當得意洋洋地認為自己已經比較適應本地天氣時,眼前的鄰居小孩正身穿短袖衫,臉蛋似乎熱得發了紅。仍記得聽過有本地小孩於氣溫廿多度時中暑,言猶在耳。我們家孩子的體質,應該不會於廿幾度中暑吧!

始終仍是乍暖還寒的冬末春初,今天早上,見我們屋頂、人家的車子玻璃,以及一片片的大草地都結了霜。只是,在商店內已見有泳衣及風扇這些出售了。


2025年3月1日 星期六

遊車河

剛過去的冬季感覺很冷,人亦懶洋洋。隨著天氣回暖,是時候出動了:近日已到處遊車河去。
單單Richmond Park,我們已短時間去了兩轉。今次和友人J一起前來,她說上次特意來看鹿卻沒遇上,今次如願了。


被喻為最美火車橋之一的Ouse Valley Viaduct,由家出發,只四十幾分鐘便到達。不過,下了幾天雨後泥子很濕,有人一入草地已打滑,便帶著滿身泥濘回家去了。


至於位處Brighton與Eastbourne之間的Seaford Head,則要大約一個半鐘車程,跟搭火車的時間相若。一家人已是第三次到訪Seven Sisters Park的不同部分,而今次自駕而來,絕對輕鬆得多。在未買車前,我們一年只到海邊一次,如今到南部沿海地區,幾乎可以即興起行了。
初春,往海邊走!
至日落西山
家中的少年人,通常對於遊車河的興致不高,但還是盡力邀請她一起出行,在她羽翼漸豐之際,為彼此的生活創建更多共同回憶。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物輕情意重

去年底,某網絡版主為慶祝其follower人數超越十萬,便舉行一項慶祝活動:邀請大眾以任何形式設計一些跟她創造的角色有關之物品,題材不限,無論平面、立體、電子版本都可以,她會從中挑選最喜歡的某幾位並會致送小小禮品。

然後上月頭某個下午,孩子以黏土捏出其筆下幾個角色。

很可愛的黏土娃娃

再然後,有人喜孜孜的告知:她在云云逾百參加者中,有幸獲得版主垂青,成為四名得獎者之一。

小小信箋,盛載著女兒的被肯定

今天早上,孩子喜穫從半個地球外、由我們家鄉寄來的小信箋。物輕情意重:這是一個從事藝術創作的版主,對我們女兒於設計與創意方面的肯定。

題外話:孩子昨天送我一朵遲來的情人節手工花,亦感物輕情重,滿心溫暖!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無尾飛堶

趁住學校放假,幾個港女又舉行了一次sleepover,昨天中午,孩子高高興興地離家外出去了。

是日黃昏五點半門鈴響起,她——回——到——家——了!確實有點錯愕,因為始知道活動已曲終人散。

孩子入屋後,媽咪撒嬌似的怪她怎麼連從友人家離開都不作一聲?

孩子說當其中一港女要離開的時候,就叫了她一起上她們家的車子走,事情就是這樣了。

嗯嗯,是的,當打開門時,見對方家長的車子正正停在我們家門前,也揮手打招呼並表示謝意。

上車後的歸家途中,孩子都可以向我們告知一聲吧?!

一如每次她外出遊玩,總像把爹娘都忘記了一樣,甚至我們傳了訊息出去,往往都不讀不回,如果是已讀不回狀態,已經算是相當比面了。

問她怎麼不回覆我們的訊息?乘機再次強調我們供她使用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三口子互相聯絡,而不是要來供她社交與上網的。
有人聽得出言外之音,便砌詞推說過去一天很忙又有很多節目,又說下次她會回覆的了。

其實她於港女朋友家留宿,自問並沒有很不安心,只是希望她養成良好習慣,要回覆我們的訊息,也是基本的責任和禮貌吧。畢竟她的社交圈子會日益擴大,不想她成為無尾飛堶,惹我們擔心!
半晌,有人悄悄地於手機回覆了之前沒答我們的嘴。然後,媽咪便回了一句:Thx for your prompt reply再加一個反白眼公仔來回應。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遊Richmond Park

趁天氣好,三口子往車程約四十分鐘的Richmond Park去。

戀戀藍天

記得去年暑假時,女兒有一表弟點名要到這個National Park,說很想看看鹿群。不過,當親眼見到野地的鹿群時,幾個小孩也沒有特別興奮,亦只是看了一兩眼便算。

公園佔地廣,今次我們自駕到了去另一個入口,景致完全不同:小山坡有不少人放遛狗,又連一隻鹿子都沒有。

雖然天氣仍冷,但春天果然已悄悄步至:山茶花都已開遍一棵棵樹上。不過,再過兩三個月後當天氣更暖,百花盛放時風光應該更美,且我們亦可在戶外流連更久,畢竟今天風有點大,戶外空曠而體溫又散失得快,無法停留太久。

早春時分,山茶花開得正盛

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成績單

我們家的一條街,連同女兒共有四人讀同一中學。

斜對面那雙姐妹,比女兒高一、兩級,至於隔我們兩戶的那個女孩則同級的。幾乎每個早上,彼此都不約而同地在同一兩分鐘內出門口,不過,幾個女孩都像陌生人一樣,互不打招呼的。那三個女孩,通常會由街尾轉出屋苑去,有時步行上學,有時等巴士,而我們則由街頭出車去。(其實,已經不少次向女兒提出,可以跟她們一樣,自行上學去。)

這天早上問孩子:你地明明同校,點解大家好似唔識咁?

她說:我地呢代人,大家望一眼就係打咗招呼。

聽畢便回應道:明明話西方人好主動熱情,但見佢地同你又唔係咁。

女兒大發偉論說:六十歲以上D人先會好主動囉。

媽咪不認同,說:我都未夠六十歲。

有人回了一句:快喇!

哼!這個孩子,惡向膽邊生。

應該算是在一片和樂之中,把孩子送了上學去。

中午前,收到學校傳來的成績單。看畢,在我們三人的通訊群組內留了一句話給孩子:你有冇嘢想同我地講?

一整晚,孩子都沒主動跟我談過一句話,這當然跟往常很不相同。她,通常對我們顯示出伶牙俐齒的模樣,但某些時候,她還是寧可選擇甚麼都不說。

本星期之後,便又進入學期中的休假,而整個學年便正過了一半了。

日子過得真快。

2025年2月9日 星期日

新春團拜

是日中午,跟幾個港女家庭進行新春團拜,地點也是去年相聚的中菜館。

去年我們未有車,到飯店的交通相當轉折 :全程得花了差不多一個半小時又搭了三架巴士才到,如今只消半小時車程就是。

吃完午餐後眾女兒意猶未盡,便邀請幾個家庭來我們家開下半場團拜。回家的途中,當孩子得悉好友們會來我們家,便非常擔心她房間狀況有點太嚇人。

嘿嘿,媽咪有點心涼:每次請好她好好收拾時,有人都說那是她的房間,她自我感覺良好,所以我們亦不應干涉云云。

是的,反正她是用家,我們減少介入自會安寧一點。

回家的半小時車程中,聽孩子不斷說:要用五分鐘收拾這,再用五分鐘清理那,腦袋裡忙於籌劃如何以最短的時間收拾最多東西。

嗯嗯,某些事情果然是在有限時間迫出來的:她沒有完全收拾好房間,但起碼極速整理了一下。不過,心底還是希望她可以變得更有手尾,畢竟如果每次把用畢的物件放回原位,事情自會變得更簡單。

基於這是個即興聚會,我們都沒預備甚麼來招呼客人,幸好家外的小店於星期日晚仍正常營業,便叫外賣回來一起圍攏著吃,至十點前曲終人散。

女兒整天也心情大好,當好友們和家人都各自回家後,便不斷告訴媽咪她有多歡樂,且亦告知這天她全程有努力克制自己,以免情緒太高漲而有許多失控的表現,否則怕媽咪不肯再招待她的友人來玩。

想起從前看過一些資料,說某些人的過動表現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退,這不是說患者的狀況消失了,乃是在社教化的過程下,他們更有能力掩飾而已。

看來,我們孩子正邁向這個階段了。

感謝R送來的伴手禮,是她親友開店售賣的曲奇

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報春的花

才立了春,我們家花園便開了首朵花來:

就是她,率先來我們家報春

是一年多前我們埋在泥下的iris,今年是第二次開花了,印象中,去年大約二月中才見花踪的。

然後又想起,星期一早上送孩子上學時,見校外的李樹剛開花了。

初春的天際,這幾天都透出暖暖的日照。然而,按照天氣預測,往後不只一個星期,都是陰雨天,而且某些地方會有大雪。那麼,只好默默等待下個晴天。

冬末春初,大抵天氣就是這樣。

看見李樹白白粉粉的小花,頗有驚喜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立了個春

是日立春,天氣卻沒昨天的好。

以往不曾這般關心廿四節氣,因為香港天氣變化沒這裡明顯。作為亞熱帶體質的自己,搬家到英國以來,這個冬季是最強烈地感到對日照之高度渴求,所以也更關心冬天幾時會過。

昨天早上,花園外的草地結了霜但陽光普照,夫婦倆便到附近的小湖散步去,吸收冬日比較罕有的明媚陽光。難得當時風也不大,日光下感到渾身暖和舒暢。

兩度的氣溫但太陽高掛,很暖和
小湖邊見才三四歲的小女孩和媽媽一起散步,她拿著樹枝向結冰的湖面刺去,一下又一下,這大抵是她的一些科學實驗吧!看著那天真爛漫的臉龐,簡單玩樂已換來滿足的表情,便想起寧可待在家中都不願跟我們出來走走的女兒。曾幾何時,她也會因著小小事情便掛著相同的笑魘。呵,孩子也長大得太快了吧!

人家門前的水仙,已疏疏落落地開了一些花。而我們花園草地上的水仙,仍像一棵棵矮小的青葱!哈哈。其實我大至也很喜歡目前的家,亦未有想搬家的念頭,但如果將來想要換屋,應該會好好考慮有向南的花園。


日照果然是會影響心情的,所以這裡能住在長時間見到陽光的方位會較理想。日前和已來英四年的友人閒聊,她透露去年冬天過得最不好,因為情緒比較差,會常常否定自己。這個冬季她自覺似乎好一點,但仍偶爾會感到寞寞然。我亦告知今年是這三個冬季以來最明顯感到鬱悶的,幸好亦不至於太難受。彼此便互相勉勵春天很快會來臨,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運動,肯定有益身心,所以自覺沒有怠惰的理由:天氣好固然爭取機會外出散步,就算在家走上踏步機去動動身子亦很不俗吧。寒冬裡,很需要快樂的賀爾蒙。

本週內,倫敦一帶便會出現今年首個五點後的日落:春天快將再臨,真好。

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

撩交打

女兒正在播放一些她很喜愛的流行歌曲,向媽咪熱烈推介並猛說:好好聽架!

便留意一下她正在聽甚麼歌,只聽到歌詞不斷重覆take me home,便好奇地問她:首歌講咩架?點解猛話take me home?

有人回應道:你知啦,D teen age好鍾意離家出走......

媽咪眉毛上揚了一下,追問:真係?咁點解你唔離家出走?

女:而家咁凍,梗係唔走啦。

媽:之前夏天又唔走?

女:太熱都辛苦架!

媽:咁幾多度係合適溫度?

女:廿三點五啦。哈,我先唔會咁笨離家出走呀!講番首歌先,D歌詞內容我剛才亂講架咋,等我上網睇下D歌詞先。

半晌,媽咪切水果給大家吃時大意,差點被刀割傷。

媽:好在把刀冇初初買時咁利,否則就受傷喇!

女:有冇諗過係你D皮厚咗?

媽(大笑):衰女丫!

女:粗糙的手,哈哈哈!

新正頭,這個孩子又開始撩交打了,嘿~

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從被子到蛇子

相信大部分人於冬天時,會愛蓋既輕且暖的被子去睡覺。主流需求下,厚重沉實的棉被大抵便逐漸被淘汰了。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的。

幾個月前,女兒不停央著說想要一張weighted blanket,顧名思義,就是很重的一張被子,市面上有見過6kg、9kg等,那麼,就是把一包米的重量壓著身上了。作為一個「尋常百姓」,自覺想想都有點喘不過氣來。

不過——

為何我們的孩子要求一張既厚又重被子呢?又,點解市面上又有此類產品呢?

應該是某些人的觸感需求吧!女兒說,她覺得被沉甸甸的被子壓著時會很有安全感。許多時候,她會要求媽媽傾盡全身的力去給她一個擁抱!

某天在超市見到weighted blanket時,幾乎乖乖地去付款的了,但一想到假如孩子蓋幾次後便推說被子壓住不舒服,我們要把那張厚重的被子塞到哪裡好?於是,決定不寵女,便不買了。然後曾半取笑地對時而瘋狂的她說:不如你著束縛衣啦!

她當然不知所指何物。

這天放學後孩子舊事重提,指媽咪不肯買壓力被子給她,便提出她很想買一個沉甸甸的公仔去壓住自己睡覺。有人逗了一些利是後特別豪氣,直說由自己付款。媽咪哪有拒絕她的理由?便立時一起到十五分鐘車程外的玩具店去。

有人付款後,大滿足地笑了。小鱷魚真的很重手,按按它的肚子,手感像放了一大包碎石在內似的。

回家後,孩子擁著這條鱷魚寶寶,說有了它就好像整晚都被媽咪擁著入睡一樣。媽咪聽罷,看著她莞爾而笑。雖然她跟媽咪身高相若,但好些時候仍是一名巨娃。

心底覺得:買公仔好,起碼比起厚被子佔據的空間相對限。不過,爹娘都對女兒熱愛這新寵會多久而抱持觀望態度。一個月?兩個月?

女兒聽罷,說她覺得不會這麼短喎!

孩子認真地審視新寵兒的標簽,忽然驚呼:我見到Hong Kong、Tsim Sha Tsui字樣啊!

真巧,日前才發現超市送的蔬菜環保袋也是香港公司的產品。

這時,爹哋說:今年係蛇年,你睇佢幾似一條蛇。

女兒反駁道:點會啊,佢有腳,呢D叫劃蛇添足!

爹娘異口同聲道:嘩,你D中文咁好既!

後疫情年代,女兒對於新買的東西都比較注意衛生。標簽上註明本公仔只能手洗,她便拿了一張消毒濕紙巾來抺拭一番,然後,更剪好眼和口的孔子來,為它敷面膜。敷了面膜的鱷魚娃娃太惹笑了,媽咪忍俊不禁!

養顏中

她又說鱷魚背的紋理像榴槤,便給它起渾號叫D24。為了向香港舊居附近的商場致敬,她說要讀成D two four!

D24下半身壓得被子都下陷了!

這孩子真的很有趣,感謝她常常為我們帶來歡樂。

2025年1月30日 星期四

大刀會

記得初到英國時,友人戲言本地警察「冇鬼用」,因為他們沒有佩槍的。假若見有持槍警察出現時,作為路人的要避之則吉,因為必為嚴重事故!

今天中午,新聞媒體及住區一帶專頁傳來女兒學校附近發生了兩件嚴重事故:校舍不遠處除了封路外,更有多名armed police及警犬駐守,又傳當中牽涉槍械,有人又謂見醫療直升機於校外大草地降落云云。當時得靠媒體的即時更新去有限了解情況,由於消息有點混亂,不能說沒半點擔心在校的孩子。

其中一樁事故因有路邊司機拍下了情況,網絡很快已流出片段,但我一直不敢收看。據知,片段中有一人被兩人襲擊。據描述,兇器是把近一呎長的肉刀,而十多歲的傷者身中多刀。

嗯嗯。。。

事件暴光後引起廣泛關注,不久便收到校長電郵,表示他已向警方了解過兩樁事件,警方亦保證其時社區是安全的,所以學校會按正常時間放學,但校方會加強人手處理學生放學之安排,這算是向家長們派顆定心丸吧!

往接孩子放學時,車子經過刀傷事件的圍封地,位置正是女兒從前等巴士回家的站頭,與學校之距約為兩三分鐘步程吧!與此同時,馬路的另一邊則見校長恰巧陪著幾個女生一起前行,他當時手持著對講機。


本土是個聞名的大刀會,持刀傷人案時有所聞。不過,當時情發生在我們時常出入的地區,心情自是很不一樣。
目前不太清楚受傷少年的傷勢,希望他沒太嚴重好了。

至於有廿名武警駐守現場的,應該屬差不多時間發生的另一樁事件,暫時聽說是有名精神病患者「持槍」脅持家人多個小時。這案發地點與學校應該有十分八分鐘步程,相較下是稍遠離校舍的。

2025年1月29日 星期三

大年初一雜談

這是女兒人生首次於大年初一要上學,過去兩年恰巧都是學校假期、週末這些。

為了遷就與親人的時差,我們於零晨十二點便致電先跟香港長輩拜年,以免女兒放學後那邊已經太夜了。

特意選購了紅噹噹的鬱金香來增添節目氣氛

畢竟是洋人社會,過農曆年的氣氛當然不會太熾熱,但自行炒熱一點,不就令冬季更添暖意嗎?所以,今年便特意好好去準備煮團年飯、蒸糕和辦點年貨等等。

又記得在這裡過的首個農歷新年,有蒸紅棗糕給孩子送友人,然後她每年都央我要再做,因為她很愛吃云云,但總以難買靚紅棗而拒絕。

始終,煩。氣。是。有。用。的!

我也愛紅棗糕多於年糕

昨晚給她蒸了好一些糕,讓她今天可以帶回校送朋友。

大年初一的早晨,才入廚房要預備早餐和女兒午飯這些,便見西班牙鄰居家的花貓向我猛力招手,便想起招財貓的模樣來。比起已失踪兩個月、對任何人都非常熱情的那隻黑白貓,此花貓的情緒相當沉穩,更愛隔著玻璃門靜靜地看我做家務。我基本上不會餵牠,但牠總之就是常常待在那兒看著我,而我亦樂得讓牠默默陪伴。

中午替孩子去藥房領她每月的小魔豆,老闆娘問今天是否我們的新年,隨即便送上祝福。回想昨天在中超購物時,那年輕收銀員亦已率先向我道賀了。在這個多元文化社會下生活,人家一個簡單的祝福與問候,是一種被尊重與認同的感覺。

往園藝店走走,假想這是個遲來的花市。應該有兩三個月沒逛園藝店了,畢竟冬天是他們的淡季。目下所見,偌大的園藝店裡,不少區域仍相當空洞,看來仍得多等一兩個月,這裡才會被更多品種的植物填滿,不過,就當今天來一次新春行大運也不俗吧,起碼在走到店子正門時,勾起去年二、三月看見櫻花盛放、美不勝收的回憶。

農曆新年又稱為春節,就是春天降臨之意。這個冬天,自覺比往年更戀慕陽光,所以過這次農曆新年心底滿是期盼,盼望春天再次降臨。記得曾經未過年已立春,而原來今年要到下星期才立春啊。

不過,都不遠了!

祝大家新年平安健康。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年夜飯

一整個早上都忙著東奔西走去買東西。
女兒央我蒸紅棗糕多次,一直都說不,但還是口硬心軟。回家後,便忙著預備三人年夜飯和蒸糕這些,才幾個菜式但很費時,倒亦樂在其中。
感謝早前為我們帶來鮑魚及元貝的家人,令這頓飯生色不少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R40

昨晚臨睡前,女兒拿著爹哋的洗臉膏,向媽咪告知成份中含有R40,那是一種紅色色素,可能導致兒童有多動行為。她更告知我們從小吃大的某牌子糖果,從前是有此成份的,但如今廠商已改用另一種天然色素代替,所以那粒只溶於口、不溶於的手的紅色朱古力,色調變得黯淡但較天然。

頗有點訝異於孩子的話,而值得一讚的是,其實她相當有生活智慧。

問她這是從哪裡得知的?

原來是youtube。

孩子的聰明才智以至於個人興趣,相當肯定主要都不是用於學校課程的。

一如每個星期一,這天早上要收垃圾。昨晚掛了風暴警告,所以我們今早才把垃圾及廚餘拿出門口,以免半夜大風吹翻了而得花功夫收拾。吃早餐時,媽咪便開了個關於垃圾的話題。

媽:你知唔知本地收垃圾後,會係堆填、焚化定點?

女:我點知啫,以前小學讀之嘛。

媽:我中學時地理科都有教喎。(潛台詞是:你的地理科理也有相關課題吧?!)

女:你丫嘛。

半晌,媽咪又問了個學術相關的話題,不意外地再次換來"學校冇教、點知啫"的標準回覆。

反正學習不可能單單靠上學的那幾個小時,只要有興趣的事情,她自會知道的了。

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寫在農曆新年前

一如去年,農曆新年前,我們收到從香港寄來的揮春及利是(封),多謝多謝。
有說:太有異國風情的裝飾,還是不要隨便外露,以免引起匪徒注意云云。記得有港人KOL於年初分享,他們的家被爆竊了,大小受了一大驚。他們說有把揮春貼了於向街的窗戶上,我們固然無法肯定這是否引起匪徒注意的關鍵,但所謂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我們還是傾向融合於住區的當中。揮春,我們當然一直有貼,為應節好、裝飾好、保留傳統也好,亦多謝家人的心意,但一直有挑選家中最合適的位置來展示。

另,舊同事&港人村舊街坊E,這天特意送來紅棗糕。E沒有車牌,本來我們去她家拿取就好了,但她還是說要趁今天參加完教會禮拜後親自到來。心底知道:她想見一見並同時奉上紅棗糕給本週末寄宿於我們家的少女C。
成就解鎖:人生首次蒸年糕,亦正好回禮給E
感謝親友的厚愛及顧念,令身在外國的我們更添佳節氣氛。
女兒一見E便熱情地展示了她近日不少手作製品。她日前把已不合穿的褲子改成小袋子送了給我,並要求我拿來給E看。
記得收到這小袋子的一刻心底很是感動的,卻亦很難接受她為了縫製袋子,凌晨三點仍未去睡。
孩子說,她近來覺得睡覺很浪費時間,但人就是需要休息啊!
三更半夜,傻女兒一針一線在縫的小袋子
希望女兒新一年懂得好好照顧自己,這是媽咪最簡單又直接的心願。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觸及門楣

這夜,有人既興奮又得戚地告訴媽咪:我掂到門頂喇!

是的,這孩子又長高了。

才一兩個月前,有人還要踮起腳尖奮力撐著身子才勉強能觸及。

回想自己年少時,也曾為因高了而做到從前未能辦到的事情而大樂,所以很明白她為何得得戚戚的,哈~~

叫正經拍一張照很難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街市情報

媽咪病了幾天,被女兒謔稱快要斷糧了,其實只是少了她最想吃的東西吧,便趁精神體力都好轉了,就趕快去為她補給。
她說想吃青提便給她買了;她又提過想吃某種麵包,都買了。
踏入新一年,許多貨品又悄俏地加了價,拿著兩棵不大的大白菜,心想:要吃還是要買的。
就在此時,背後傳來一把女港人的聲音,訴說著另一超市比這裡的大白菜便宜:這裡買兩棵,那邊幾乎買到三棵了。
我看著她先道謝,畢竟她沒責任告知的,而不少在英港人,就是有這種熱心腸!但其時心底有點糾結,畢竟要去另一超市又得再花時間,而且那市不在附近。但對方始終是出於好意,自覺不應拒人千里。反正有其他各種蔬菜可供選擇,也就聽取了她的意見,便放下了兩棵大白菜。
心底也是感激她好意提醒的——感謝同鄉的街市情報。

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早餐對話

 吃早餐時:

媽:今日星期二,放學後有Choir?!

爹:佢肯定唔去啦,考緊試,E放學後就會返屋企溫習。

女:係呀,佢唔去所以我都唔去。

爹:佢唔去你都可以自己去架嘛,反正你都唔溫習。

媽:無伴佢肯定寧願返屋企啦。

女:梗係啦,我係要friend,唔係要club。

爹:唔係朋友做你又做架嘛,唔通朋友吸毒你又吸咩?

女:咩呀,你咁誇張架,講緊課外活動咋!

(媽咪忍笑中)

爹:朋輩影響嘛,唔通人地自殺你又走去自殺咩!

女:我睇咗個笑話,有個阿媽問佢個仔會唔會跟人去自殺?佢話唔會,因為佢係一個leader 唔係follower。

我們作家長的,當然明白以孩子這年紀,朋輩的影響性及重要性巨大。目前所見,女兒最要好的朋友都很有家教且相當純品(而且成班港女,幾乎個個都學霸級,嘿~)。不過,隨著社交圈子不斷擴大,加上每人各有際遇,只寄望我們女兒在重視朋友之餘,都要有自己的批判思維。

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送機去

從去年八月下旬去接機,到今晚我們一起送別來英差不多五個月、女兒的大表姐了。

行李箱剛好都放得下,好極了!

記得在大除夕夜,我們一起到女兒同學家倒數。當時鐘踏正十二點,我先後跟女兒和表姐擁在一起,互相祝賀。其時,腦海裡溢出表姐才幾歲時的容貌及嬌小的身型,眼前的她則早已是個比我更高大的成年人了。回憶翩然而至,但一切彷如昨日。

以同齡時候作比較,記憶中表姐年少時的個性比女兒獨立得多,解難和起動力能力亦明顯更強,而且她很有書緣。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強項也各異,正如表姐似乎沒有我們家女兒總會生成各種稀奇有趣的念頭,在玩樂時提供了無限歡笑。不過,彼此處理家務的能力應該不相伯仲,哈哈。

她在我們家小住時,某天女兒拿了我的衫穿上(兩年前,有人仍嫌媽咪的衣服很老套,十年人事幾番新,大抵就是這個意思)。記得當時表姐表示覺得身邊朋友能與媽媽分享衣服這件事很勁。聽畢後細思:有時候,人生難免有點缺失。不過,每種經歷都自有其某些意義的!

時代生成各種機遇與困難,願表姐更有智慧作出對自己最適合的選擇之餘,亦更具勇氣迎難而上。也許,就是人生中種種未知,才會變得更有挑戰性。

心底尤多謝表姐這一陣子多番抽空陪伴我們的女兒,又一起玩樂,令我們的家期間添了許多熱鬧與歡樂。

坐穩機喇,下次見~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寒冷的一月

自進入新一年以來,溫度好像持續都在零度或以下,最低見過負五度。聽說,這是十多年來最冷的一月,而北部高地更曾錄得接近零下二十度。

見鄰居把一樽樽啤酒放在花園外,便又想起許多年前首次見小販把雪糕隨便攤在地上。對於一直住在亞熱帶地區的自己來說,極具視覺衝擊!

不少地區都下了連場大雪,唯我們住區一直沒有,而女兒仍相當期盼著雪地的出現。記得來英的首個冬天,便下了一場很大的雪,厚雪積了起碼三天才融化。又記得當時正發燒的女兒,在雪地上玩了好一陣子才肯回家去。回想從前的自己,會特意走到冰天雪地旅行去,渴望體驗不同的環境和氣候等。不過,如果是居住下來,則沒有很愛下雪了,尤其當雪地結了冰,走在上面感覺相當危險,而且一下雪/結冰之後,交通意外率往往特別高,四週一片混亂。

怕冷,所以很期待春天再臨。不過,寒冬之下,心底還是有個小確倖的:我們車子的擋風玻璃至今沒結過冰,所以一直未剷過冰。若有車子代步的話,還是比較推薦有蓋車房,開車前既省時間,亦不必觸碰冰冷霜雪。

孩子的表姐剛從溫暖的西班牙遊玩回來,應該對這裡的低溫有更深的感受。

寒天下,圍攏在一起吃餐倍添暖意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寒天下的某些感悟

早上醒來,溫度在零下,花園草地早已結了冰,屋頂亦染了一層白白的厚霜。天氣寒冷,而電費這天是破頂的新高,令人更覺蒼涼!

玫瑰葉子在寒冬下變得僵硬

直至看見露台玻璃窗結出了像松花皮蛋一樣的花紋來,心情出奇地好了起來。

好美啊!

得知去年年尾因中風離世的長輩,原來捐出了眼角膜。近日受惠人寫致謝信到醫院去,輾轉今天看到了其信菚。晚飯時,特意和女兒分享了這件暖心的事。畢竟人死後肉身自會朽壞,能捐出有用的部份去幫助別人,很有意義!

這幾天不同地方都有大降雪,新聞報道了有幾個廿多歲的年輕人於冰雪警告期間,進入我們暑假時踏足過的湖區。他們登上了全區最高的山,但結果被困於雪地上叫天不應叫地不聞,幸而透過衛星訊號報到警。據說,他們能保得住命是個奇蹟。

有人說,這是一種冒險精神,許多發明家都是因為大膽嘗試而發明出不少對人類很有貢獻的東西來。我某程度上同意的,但統計學讓我看到,天才只佔人口的少數,而大部份都是普通人,所以,很接受自己是資質平庸的,既無科學家的聰明才智,亦缺乏冒險精神,所以自覺安安份份,不要做甚麼壞事影響到他人,就是作為良好公民盡的最大責任了。

臨睡前,得知邵家臻離世了,心中有點難過。記得打人生第一份工時,讀哲學系出身上司特別推薦邵的書籍給我看,讚賞著他對社會的前瞻性與承擔。當時,他的名字應該仍未為太多人所認識,但心底默默地記著了這個名字。然後,他做過大學講師、成為立法會社福界議員;社會大動亂後他入過獄、出獄後成立支援在囚人士的石牆花,之後又解散了。然後,他患病,再然後,便沒有然後了。

世間有不同聰明才智的人,有人明知危險但仍走得很前,有的可能是為了私利,可能是為了自我滿足一番。但有些人走得前,是因為他們的目光比一般人都遠大、是因為他們有承擔。

人死後自入會腐朽,但生命的意義,某程度可以透過不同途徑帶來更多積極的意義——感謝過去為社會付出過不同貢獻並產生積極意義的各人。

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冬日的家庭溫暖

才進入新一年,日前便受北極寒流影響,國內許多地方都下起暴雪來。
當其他城鎮都掛起暴雪警告時,我們住區則相對暖,主要只見下雨雪——飄渺的雪花仍未落至地面便都融化了。
這冬季,白皚皚的雪地景致未有所見,但賬單明顯地反映了溫度的改變:十二月的氣體能源費,遠比起十月貴了不只一倍。明明氣體能源只是電力價格的三分一,但一開室內供暖,氣體費用便大幅拋離電費了。
對於室內供暖,原來去年有個誤解:以為暖板跟香港用開的冷氣一樣,愈開得多,能源便會消耗得愈多。但原來只要開著供暖裝置,使用的氣體量是一樣的。想深一層這也合理,畢竟是靠熱水走動全家來供暖,開多少暖板都是用那些熱水而已。所以,與其去年只集中開小量暖板,不如一開就開多幾部,反正要支付的費用是一樣的。如果只開少量暖板,既沒有「家庭溫暖」又要付高昂費用,便很不化算了!不過,若集中只開少量暖板,它們發熱的效能則又相對會更高,若想短時間內提升某房間的溫度,這樣會更湊效。
暖板開啟的數目、效能和效益到收費之關係,咁複雜既數我當然唔識計。所以,簡單地以減少浪費為大原則,應用則用好了。而當然,不要把室內溫度設得太高,已經對節省能源很有幫助。另,鼓勵女兒洗澡時盡力縮短使用熱水的時間,對於賬單可能有更積極的作用。
對於冬日的家庭溫暖,很大程度還得靠財力來換取的,嘿~~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港韓的活動交流

記得大約一年前,韓國鄰居J已邀請我們女兒跟她居於韓國的其中一個姨甥女做筆友之類,不過據了解,二人只淺談了兩三句便沒有下文了。

 一個多月前,J發短訊來,說她兩個姨甥女會自行由韓國來她家渡聖誕。既然兩個姨甥女的年紀跟我們女兒相近,J便問起我們孩子可有興趣一起玩?自覺與J有點交情,倒想成其好事。

但是,作為怕生界的代表,女兒一口便拒絕,表示沒興趣應酬,不過,我還是努力希望彼此有點甚麼可以一起做做,就當認識多一些不同國藉的朋友都好,而且反正本來都要安排一些節目給正在放假的她,於是,決定約一次溜冰活動,因為就算大家不太親近,都可以自顧自玩的,不會太有冷場,而且一節才不到一小時就完,屬快靚正之選,所以心底頗欣賞自己有這個想法與安排,哈~

為免有太大代溝,便邀請表姐帶幾個少女去半小時車程外的室內溜冰場。冬季溜冰,固然室外場更繽紛更好氣氛,但本地冬季天氣有太多變數,而兩位韓國少女畢竟逗留時間有限,當然是訂室內活動比較安穩。


是日,女兒同時亦相約了港女們一起去玩。結果不意外地,她主要都是和相熟朋友玩為主。

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由二四走到二五

大除夕的中午,爹娘跟表姐去了倫敦市逛。

那女兒呢?

她一早約了整班港女到其中一人家中玩。彼此找自己喜愛的活動,不亦樂乎。

表姐帶我們去了一些很有特色的書店,其中最深刻的一間,是word on the water,那是由一艘船改裝而成的書店,浮游在泰晤士河上。

店子小小,但慕名而來的遊人者眾,不過,船身跟河水擺動波幅可不少,自覺無法停留之中太久。

河上書店,為城市心臟添上閑恬
曾喧鬧的交通樞紐,如今供閒逛之用

穿梭幾間書店,不消多久已至日落之時,華燈初上,正好可以遊走聞名於世的倫敦聖誕燈火,感受著大城市的繁華氣息。不過,人潮有點太多,擠迫的環境壓根兒很不自在。根本,自己就是個不愛熱鬧的人。

高端品牌的裝飾如何,他們的業績大抵也如何

市中心商店林立,便選定走進無印良品去,或者是因為心底還是較喜歡亞洲風尚,傾向欣賞那些簡樸單純的實用美學。這是一間有地庫的分店,我們之前亦曾來過:地面主要是小家品、文具、零食這些,下層則以衣履為主。才進店不久,下層傳來紛擾的嘈雜聲後,便見五六人一湧而上。電光火石間,只見有人衝出門口去,又有人從其後面叫嚷。說時遲那時快,門口保安系統便響了起來。一下子,腦海中要分析的資訊龐雜,然後才從門口店員的話慢慢解讀到:那個身型魁悟的男子,穿上了店內的羽絨大衣後便奪門而出了。我們又一次親眼目睹了店鋪盜竊,這到底已經是第幾次了?

或者大城市就是這樣,許多光怪陸離的事情天天上演。又或者,這亦深刻地表示著大氣候的不佳:急境殘年,聽說過幾天又要降溫了。當然,無論怎麼說,偷竊都是不對的。

我們在店內沒買甚麼,只巡鋪式似的看看有甚麼新出品便算,畢竟許多貨品價格比香港貴了起碼一倍,心底覺得不值。不過,想深一層:在本地吃歐洲食材、用歐洲貨不也比香港便宜嗎?所以,一切是公平的。生活方式,是一種選擇。

天色都全黑了,然後,也邀得表姐一起出席女兒港女同學今晚家中的除夕派對,再一起迎來新歲。自知沒有很願意出席這種一大班人共同慶祝、倒數迎新的活動:日復一日又年復一年,日子不還是這麼過嗎?加上自己本來就是個早睡的人。不過,既然是群居動物,少不免偶爾也要隨俗,做做應酬的事。

但是,心知肚明地,如果面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感受會很不一樣。

新一年新期盼:願二五年活得更自在!

 

蹤跡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Baby Blog Designed by Ipiet | Images by Tadpole's Notez | Blog Templates created by Web Hosting 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