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對那片甜膩的腐皮沒任何好感,吃過一次已經投降,但父女倆一直心心念念。口味很個人化,自覺沒有太大意見,但二十餘港元來吃這不見得很有營養或有益的即食碗麵,加上日元近來低水,更覺得在這裡購買很不值,便搭訕道:好貴喎,而家日元咁平!
爹哋同意不值這個價格,說:梗係唔食佢啦。
女兒回應道:而家一百日元(兌港元)大約五蚊半嘛。
首先, 媽咪得讚賞她竟然對兌換外幣有點概念,但還是禁不住大笑,說:我地講五個半,冇人講五蚊半架!
爹哋比較軟性,說:都聽得明既,不過唔會咁講囉。
媽咪再補充道:唔native囉,好似竹昇妹講中文咁。
難得孩子沒有死撐,僅以嘴角輕泛的微笑來回應。
估不到,不到三年間,女兒的母語水平已去到頗有點竹昇的味道。
一家人繼續討論了一下英語對價錢的說法,彼此侃侃而談,平淡但有愛。
不過,生活總是笑中有淚的:女兒上學之後,一如每個早晨,做了好一陣子家務後,赫然見孩子旳午餐袋,孤苦地掛了在大門側儲物室的門前,當下有點沮喪——這是今早比平時再得早起一點,所有材料都新鮮現煮的芝士菠菜肉丸意粉。
唉,甩甩漏漏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