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原來女兒半夜傳了訊息來,圖文並茂:
近來每到夜深,孩子都會在自己的房間內做手工,而昨晚她不小心把塑製顏料染到地毯了。腦海出現的首個感受是:畫面頗有點趣味。然後,心底想像其時我們的孩子應該多少有點慌亂。再然後,便想著待會兒吃早餐時,一起討論該如何善後等。其實,一直沒出現過要責備這個選項,反正事情已發生了,而她肯定不是故意的,有甚麼好鬧,責難無助解決問題。腦海中演練著對談的措辭,所以,相當肯定自己說出口時語氣比較溫和。事情當然可以想得天花亂墜,不過,要互動嘛,一切由不得我。
才開口問孩子打算如何清理?有人便先發制人在發脾氣了。
「我覺得已經清理好晒,而間房係我既,我覺得冇問題!」自我意識高漲又燥動的少年人,說得慷慨激昂,但隨即便見一滴滴豆大的淚珠,從她的臉頰間滑下來。
情緒像傳染病一樣,她的聲浪很大,媽咪的嗓門亦不期然地提升了一些,並告之這肯定未清潔好,但事情因她要上學去便就這樣先擱在一傍。
作為一個成年人,自知仍需好好學習如何有效地溝通以及控制情緒,何況是年少的她!
孩子放學回到家了,不似平時,這天她連一句話都沒跟我說。輾轉之後,有人拿著地毯機並配上最細小的刷頭,在深層清潔那一砣砣的、乾乾硬硬的塑膠料色塊。
大約半小時後吧,地毯上的顏色大部分都退去了。這時我便坐在她身傍,先說起上次我們到南部火車橋底遊玩時,她一行入草地便打了個滑,褲子與鞋立時都沾滿了泥濘,但她絲毫沒減慢步伐,便在濕滑的草地與泥灘裡,三番四次地滑腳。我們見狀,只好不斷提醒她得小心、不要受傷。當時自己心想:反正已沾了泥,沾得多或少都不是重點了(破窗效應嘛!)。見她玩得開懷,也就由她玩吧!
回家後,花了許多力氣替她漂、刷和洗了許久,褲子終於回復了原貌的九成。至於鞋子則留給她自行清理。如果她能接受不清理再繼續穿上外出,我們也沒意見的,但當時她亦選擇很快便清理好運動鞋上的泥濘。
從上次泥巴到今次色膏,心底希望孩子知道:玩的時候固然開心,但如果能小心一點,可以省回事後清潔和收拾的許多功夫。今次若她事先多想一步,能鋪好地面,不也就省回這刷洗地毯的許多時間與體力了嗎?
最後,爹哋再幫忙出手,大家收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