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不少移英港人,會仗義分析不同地區的各種資訊。這幾天,看了一個關於各地區中學上學年GCSE公開考試成績排名與比較。女兒的學校,在我們住區強勁對手之下並不是熱門之選,但原來「實力」並沒自己想像中差。
這次數據,撇除所有Selective schools(即要考11+,只收能力在頭25%頂尖學生的政府學校),全是non—selective schools的比較,即申請派位時只要住得夠近就會成功獲派的政府中學。
記得差不多半前替女兒選中學時,由於才到埗不久,對所有學校都一無所知,也不太認識制度,加上中學都已派完位而空缺又所餘無幾的情況下,便抄友人E給她大女兒的選校排序算了,嘿!結果很快派得第六志願,一星期後再改派到如今的學校,是為第四志願。以往本校本級只開八班,但今年加開了一班,這應該是女兒即使在已派完位但又很快順利派入本校的原因。
本區有好幾間非常有名的selective schools,成績出眾。而原來,即使是non—selective schools,本住區亦相當不俗,全住區此九間學校的平均分,能位列在全英百多區的首十幾位。好奇查看女兒中學今年的公開試成績,在本住區九間學校之中排第六名,連前半都不到,但原來已經位列全國三千多間中學的前30%。
當初給女兒填選校志願表內,其第二及第三志願學校的公開考試更位列全國首10%,反而首志願的outstanding school,今年公開考試的平均分只高女兒學校一分,全住區排名第五,亦同屬首30%之內。此outstanding school固然有其優勝處,但大抵不是一般虎爸媽追求有最亮麗成績的那種。
反正最頂尖的學校都往往有人讀書不成:女兒入讀前30%的學校,亦不表示她的學業成績有此保證,而才一年的成績更肯定不是反映所有,所以看過數據後,就當是個開心大發現好了。只期望她享受上學的時光,愉快又努力地學習,那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