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期中期試,轉眼便考了一半。
中文卷其中一部份設文化項目,每次都有特定專題溫習紙,,媽咪覺得過去幾次的課題都相當有趣。今次文化題是有關風箏的,自己亦長了一些知識:
最早的風箏是木製的、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後,才有紙風箏出現、
傳說首隻紙風箏為魯班製作、
唐代開始,風箏成為了玩具、
晚唐時更有把竹笛作為響器放在風箏之上,風吹聲鳴,故得名風箏、
十三世紀,意大利人馬可孛羅把風箏傳入歐洲。。。。。。等等。
要令個小一生明白當中某些概念,也得花好些時間,比如要跟她略略介紹紙張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魯班是甚麼傳說人物、中國朝代與外國歷法等等,頗費一番唇舌。
這天放學後,媽咪隨口問:今日中文卷有無問邊個發明造紙術?
女兒說:有呀。
媽咪再問:咁有無問傳說第一隻紙風箏係邊個製作?
女兒睜大雙眼說:有呀!
媽咪笑道:係咪覺得媽咪好犀利,估到老師出乜?
女兒相當好奇追問:你點知架?
媽咪沒好氣:我讀過咁多年書,考過咁多次試,應該都估到老師大約想問乜。
女兒不明所以的問:你考過呢篇咩?
嘿嘿,梗係冇。
媽咪沒好氣:溫習要搵啱重點!如果你想考試時識答問題,媽咪同你溫習你就專心D。到你大個我唔會再同你溫書,你要靠自己喇!
顯然,女兒還是未明白,文化部份已是整個中文考試範圍當中,最容易溫而題型又變化最少的地方。這些領悟,應該在她考了許多次試後,就會漸漸掌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