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學家說:幼兒通常在小組形式的面試中表現較自在,因為有同齡孩子一起,較易投入。
但,媽咪發現女兒在眾多次面試中,所有取錄的學校都是單對單形式,而一眾以小組形式面試的學校,全軍盡墨。
在收表數以千計的情況下,許多學校為了省時,大多以小組形式進行面試;回顧女兒過去多場面試,小組形式果然是個主流。
看來,教育學家那套理論,不適用於小女。
媽咪正式算算手指,今天進行第十三場面試。已揭曉的十一間學校中,有四間取錄,媽咪實在心生安慰,因為總算有人欣賞她。已取錄的學校,都是那些所謂傳統學校,大抵是傾向招攬一些看似乖巧的小人兒;觀察型的學生,一般都是文靜乖巧又少生事端的。
是日這場面試,十個小孩聽故事。老師一面說故事,一面看孩子的反應:唱生日歌啦、跳動啦、拍手啦、跟玩具熊玩啦......,女兒一直安靜的坐著,看她還是有留心聽故事的,但就是不雀躍。要若她不是臨尾忽然大聲說了一句:「呢D咩黎架?」,老師說不定以為她是啞的。
她果然屬於慢熱的觀察型。
看別家某幾位孩子,全情投入,又唱又跳!呵,很大對比。她不投入,說不定是她不喜歡這學校呢!學校在選學生,她亦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吧。所以媽咪全程便由她「自生自滅」。
十個小孩中,有一個全程沒坐定在位子上,不停走來走去,致使其中一位老師和他的家長不斷要捉著他;另一位小男孩坐在家長懷內哭足全程。媽咪安慰自己道:她應該比他們高分一點吧,起碼她沒騷擾別人。
未揭曉的第十二場和是日這場,都是小組面試,女兒獲取錄的機會近乎零;早兩星期同學K的媽媽建議我們多報一間,因為是女校。好吧好吧,當去見識一下都好。但,仍未收到面試通知信,亦未知面試形式,只記得交表時家長義工提過在二三月才面試的。那兒上下午只收一班,學額才共六十,到時又是當帶她去玩玩便好了。
說回是日這場面試:才離開課室,女兒便又回復平日媽咪眼中的「多言、活潑」那「正常狀態」。她在車子內不斷唱歌又說話。媽咪回想起剛才面試時那隻小鵪鶉,哭笑不得。
她高唱生日歌時,媽咪吋嘴地說:我以為你唔識唱生日歌呢,頭先老師同小朋友一齊唱時,你一句都冇唱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