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這天,一如過去幾年,女兒於今天上學前,都帶了一個月餅回去。謝謝uncle Ben的美意,在佳節中讓我們品嚐了家鄉的味道。
日前於網上留意到,傳統月餅店未到中秋已透過減價來促銷。回想多年前投身廣告行業時,這根本沒見過、亦不可能發生的。是市道比較差?不過,以消費力最強的年輕人來說,把金錢投於另一些產品上,似乎亦是主因。正如我們的女兒,每年這天都興高采烈地帶月餅回校與好友共享,他日會否自行出錢購買這應節食品?有感機會不算很大,而我們三口子,往往都沒特意去做節這回事的。加上今天自己約了牙醫跟進,晚餐時麻醉針的藥力未全過,幾乎是食之無味。
嘿,人在異鄉,早前約期時根本沒留意這天是中秋佳節。
三口子吃過晚餐後,坐在廳中抬頭看窗外,正好找到這今年首次出現的super moon,果然圓大明亮。想到一眾在港的親人都好夢正酣了,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時差,永遠是兩地親人間無法同步的限制。但幸好,自覺彼此無形的親厚感,比有形的地域距離更重要。早幾星期前,牙醫告知從前補過的某隻牙內有兩個小孔,他當時輕輕提過可能是當年修補後已出現的狀況,所以建議拆掉重補。印象中,對上一次補牙,應該起碼二十年前吧,今次拆掉重修費用比當年翻了好幾個倍,升幅太驚人了,不過兩地收費差異也不是甚麼奇怪的事,而當然,這也是因為我沒選NHS收費相宜的那銀色補料。既然廿年前已用乳白色補料,犯不著如今把生活質素和要求,倒退到去「古代」吧,哈哈!
一如上次,這個下午,牙醫親自走到診所大堂出迎,彼此閒聊了幾句後便進入了診症室,又指我應該見過他的助護了。助護這時未戴上口罩,我主動向她打招呼,親口問她以確認彼此都是同香人!
大抵沒太多人喜歡見牙醫,這次全程四十分鐘不斷被儀器鑽動、拉扯,不能說沒驚懼的,不過,本地牙醫服務,似乎會比較注重患者的感受。臨離開前,牙醫提醒麻醉針藥力未退去前,要小心嘴臉別接近刀與火之類,一旦受傷我會沒知覺的,而牙肉對冷、熱、甜或酸等出現過敏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兩個月。
兩個月?!然後他說:這也是因人而異的。
他也提醒:若施過工的牙齒一帶出現任何不適或狀況,可以致電或過來找他,然後問我可有任何問題?
腦海裡閃現了一個疑問:你有信心補料不會脫落嗎?
這是誰都沒法保證的,所以當然沒問。
自從年少時換完牙之後,其實我鮮有蛀牙的。說回這隻牙,則為我帶來好些不順逐的回憶:雖然鮮有補牙,但它還是給補過了。當年於香港補完這隻牙後不消幾天補料脫落了,得再回診所去。清楚記得當時牙醫解釋(辯稱)那個位置有點不好補,也可能關乎我飲食和使用牙齒的習慣等,總之強調未必關他手工事。然後,他說要收一百元補料成本費來重做。當時覺得不合理,但權衡到如果找別的牙醫收拾,肯定得付更高費用,也只好就範了。
印象中,在香港沒為牙齒拍過X光照,而英國這是第二次了,上次那間舊牙醫診所並沒提出過要修這牙,不過,不同牙醫有不同判斷亦很正常吧。雖然如今補牙的費用比較高昂,不過,這是預防性質的,以免他日要付更大的代價去補救。
廿年前,乳白補料的成本價是一百元,今天於大英帝國到底是幾多了?!恕我無法理解為何銀色與白色之間,要存在像鴻溝一樣的差異,想起仍然是肉痛的。中秋佳節當前,誠心許願:今次之後,希望這隻牙不要再為自己帶來肉體或金錢的痛好了!
夜消時段,三口子便切了個月餅,一起品噹這甜甜膩膩的厚重與細滑感,為這修牙日添上一點甜。再回想過去從事廣告行業時,月餅往往是廣告客戶送到公司再轉到我們手上的,根本不用付錢購買。俱往矣,如今洛陽紙貴。然後,心底還是冀望這富特色的節日食品能繼續延展其生命力,可以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