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的午餐後,母女倆懶洋洋地躺在梳化上。孩子想媽咪陪她一起收看香港某個電視劇,便讀起節目簡介來。才讀了十多個字,她便表示很難,想媽咪讀給她聽。我倒鼓勵她試著繼續讀出來,遇有不認識的字時會即時協助。
如是者,她讀多了十來個字,再深深歎了一口氣便決定改為收看英文版簡介。但原來並沒有英文版的,螢光幕仍舊顯示著一堆中文字。那個節目簡介大抵才百多字吧,但文字編排得密密麻麻。有人抱怨道:D字咁多咁密,唔睇喇。
然後,她便轉身離座。
回想今年暑假尾聲的某夜睡前,我們如常地Pilow talk。她在Kobo開了一本英文小說來,向媽咪推介此書內容如何精彩,更不斷介紹kobo如何好用,包括調節文字大小、行距與頁面色溫等。說著說著,孩子盛讚當中一個專為讀障者而設的模式,大讚調校後看得舒服多了。
其時,我認真審視那個被盛讚的模式。跟預設的版本相比,它字體、行距和字距都較大,螢光幕以暖和的色溫來顯示等。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並沒感受到轉換成這樣,會為自己帶來甚麼明顯的便利與好處,畢竟我一直無法代入孩子的當兒去感受她一貫的難處。但是,那夜深深地自我提醒多一次:別要以自己的標準來看待孩子生活上遇到的任何狀況!
以往一直稀奇:明明我們的孩子活潑好動,怎麼幾乎是個球類運動盲?忽然有天,心中出現了個想法:是不是因為她天生就是腦部跟眼睛及肢體動作不協調呢?孩子在閱讀文字時很容易會出現跳行現象,既然眼睛在視覺追蹤出現某些狀況,那麼當要作出拍打球類動作時,也許亦有同樣困難與誤差。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想,而且她不擅球類也沒甚麼大不了吧!
既然不擅球類沒大不了,不擅閱讀,其實也可以沒甚麼大不了的。
沒看到女兒推介的電視劇,我們收看了一個移英港媽的短片,她有讀障的背景,這集主要訴說她成長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次嚴重的焦慮症,並以個來人的身份分享以往如何克服與渡過等。我們一面看,我亦一面問女兒可出現過對方所說的情緒狀況?
孩子說,當自己無法處理某些事情時,她往往很快便會選擇放棄,也不糾纏。她的心態調整得相當快,是的,剛才便見證了她看中文節目簡介期間遇到困難便立即放棄,這亦貫徹她做事連三分鐘熱度都說不上的尋常表現。說不定,這是專注力缺失者的一種優勢:隨便放棄有時可恥,但對心理健康還是有點管用的吧,嘿~
又,孩子昨天傳了一條短片來,並要求我跟她一起收看,原來是訴說著ADHA患者的行為表現往往比他們的實際年齡少30%。她大抵寄望我們對她的各方面表現都得打個七折:即是說她目前十三歲,但我們只應該期望她表現得不到十歲。
在她確診後不久,我就知道的了。
那麼,我對孩子有甚麼寄望嗎?
世界發展得太快了,到底將來最需要甚麼技能,也是未知。所以,只要她健康快樂,那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