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帶至早前帶女兒返港見醫生時。
醫生說女兒食開的藥,有名懞仔藥,意謂往往令患者安定到甚至有點呆滯,所以他見眼神銳利的小病人時,便斷言她當天沒有服藥。說著說著,又提到藥物最廣泛的副作用是影響胃口,所以往往至下午會出現血糖偏低的情況,便又影響專注力,於是開了一款新藥來,說是開胃藥。心底並沒料到他會在這種情況下調藥,所以感到有點意外。
基於放假期間,孩子也放藥物假期的,所以一直閒置著所有藥物。
上星期開學的前一天,作為負責任的家長便做做功課,了解一下新藥是甚麼。原來那是一款抗敏藥,往往用來對付皮膚敏感/濕疹這些,而廣泛地出現的其中一個副作用,是令人開胃!見醫生開的份量算輕,加上女兒近來一直有點濕疹,所以覺得值得試試,便提醒孩子要預備吃她的小魔豆之餘,要加吃新藥了。
一個自我意識抬頭的少年人,直說她認為自己不需要吃新藥,但倒不抗拒於假期後繼續吃魔豆的。作為家長的我,還是苦口婆心地勸她試試看。孩子應酬似的推說要等週末在家才試藥效。她也不無道理的。
然後,星期六再推至星期日,今天她才肯把魔豆(放假都肯吃藥啊!)加新藥一起進食,彼此一起看看會有甚麼情況。倒沒察覺她胃口好了,是要多吃幾次才會出現嗎?
只是,少女已經應酬媽咪完畢,直說新藥沒令她食慾大增之餘,吃藥後也令她太疲累(這是藥袋上有標明的副作用),所以沒打算繼續用新藥了。
這可能是砌詞,但畢竟無從證實。
藥物長假期後,女兒在重新吃魔豆後的頭一兩天,當藥力散失後,往往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副作用——勁燥底,萬試萬靈。見她在一片怒火之中,只得提醒她:你又咁忟憎?一食返藥就係咁,咁係咪應該唔好停藥,日日都食呢?
不過她這種勁燥底(這天的勁燥底VS平時的燥底,嘿~)往往三兩天便會稍有收歛,所以犯不著天天都做懵仔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