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細心一想,兩地生活還是有些相當明顯的差異。
記得上星期女兒出遊IOW期間,知悉舊校有個五年級學生自檢確診,由於五、六年級同一時段用膳,學校於翌日清晨五六點臨急向家長發電郵,把這兩級當天由面授改為網課。然而,估計是出了技術問題,平常八點半開課,結果延遲了兩小時。看時間表,整天合共只需上課一小時,群組內有些家長似乎對這一小時授課感到納罕。這也相當容易理解的,畢竟學費不便宜。
就像平衡時空一樣,他們仍會因疫情而停課/面授,而咱們女兒當時卻和本級師生去享受學校旅遊了。在港親人說他們都像回復到平常生活一樣,自問不是揶揄,但起碼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戴口罩不,甚至更可出國旅遊。疫症的嚴重性,比較科學的判斷大抵是看重症和死亡率,本地因而已重回正軌。據聞本地確診數字近來稍有點上升,我們沒有查證,也不是掉以輕心,更本著遲早會中的心態。回看過去在香港時,不少親友在相當注重個人衛生加上政府嚴厲的防疫政策下,還不是先後染疫嗎?所以呢,平常心吧!
講起學校,是日送女兒上學後,遇到這麼一幕:有個媽媽帶著女兒並推著手推車並肩而行。洋人早熟,穿上小學校服女兒的身高已經與媽媽平排。論到最突出的畫面,則是這小少女拿著電子煙在吞雲吐霧,而母女倆一面行一面閒話家常。要不是被那一圈圈煙霧畫破,這畫面倒有說不出的溫馨。嗯嗯,這大抵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差異。
送完女兒上學後乘巴士回去,下車便先到超市購物。本地大部分超市都要入個一鎊輔幣才能拿到手推車,用畢泊回原位便可取回輔幣。這天沒輔幣在身,便隨手拿個籃子,壞處當然是重得令人勞累,但好處是在自助付款系統前會更靈巧。自疫情後本地的無接觸自助付款大行其道,效率亦相當不俗。本地大部分超市的自助付款系統,都是掃了每件貨品條碼後以重量確認,所以每掃一件便得放在指定位置再稍等確認,才可掃下一件貨品。不似香港,如果是同一款貨品只掃一次再輸入數量便可。這裡不是比較哪個付款系統更優勝,而是這天付款後離開時,首次經歷了防盜警鐘大鳴。來這裡兩個多月,久不久總會見有人因警鐘作響而遭截查,所以也未令自己很困擾,反而覺得趁人少,親身感受一下到底會怎樣也很不錯。自覺保安員截停我之後不算非常有禮,但亦沒太粗魯。他著我拿出袋中麵包隨便盯一下,再問我拿收據來看,便表示是原條三文魚的問題,然後就把我放行。好奇他怎知道關那條魚事,只隨便說說?抑或此貨品全單最貴?不過袋子有點重,人亦有點倦,也就懶得轉台講英文便轉身離去。轉用非母語交談,暫時自覺仍要稍花多點心力和腦力,哈哈。不過話分兩頭,據知全倫敦有超過一半人口不是本國人。多元種族的社會下,根本沒人太在意你的英文說得怎樣。
這裡的食材一定比香港便宜,有單為證 |
那原條三文魚,在香港可能已比我整張單更貴 |
早已知悉,由今日起本國於本週內要面對32年來最大規模的鐵路罷工,全國共四萬員工參與,倫敦地鐵亦會罷駛。可以想像,鐵路系統於這幾天內會近幾癱瘓。對於不合理的剝削,工會往往都發揮著重大作用,而罷工更是員工權利。為了這重大事故,許多企業都定下各種應變措施,比如本住區的管理公司日前便發電郵通知,他們的員工本週會在家工作。
對於很愛上班的香港人來說,這應該又是另一平衡時空——不合作就炒咗佢啦,尤其是搞搞震D牽頭者!
畢竟是兩個地方、兩種制度,才在這裡住了短短兩個月,也不會太主觀說哪裡更好。只是,生活中遇到各種細節的不同,暫時準沒帶來甚麼困擾,應該也算是適應得不錯吧!